第九章 徐州赈灾-《剑与江湖》


    第(2/3)页

    这次的问题不在粥票上,这次的旱灾其实已经持续了数月,到了如今,彭城周围的田地几乎颗粒无收,但徐州其他地区受灾却远没有彭城这般严重。

    彭城作为徐州首府,是需要优先保障供粮的,虽然官员的奉米是由朝廷发放,但彭城的豪族贵人、地主乡绅……这些人可不能饿着。

    徐州利益盘根错节。和应天府的情况不同,这里官场早就一片混沌不堪,徐州刺史并没有相当的威信,相反,根据苏炳南所知,徐州已经彻底沦为贪官庸官的天堂。

    早在徐州旱灾刚开始时,在刺史梁全能的示意下,赈灾机制便启动,这次发放的是谷票,按户计口,发给一定数量的票证。

    眼前这位面朝枯黄的汉子当时便领到了谷票,也换到了一定的粮食。

    但同时,粮食也飞速涨价,粮商背后有徐州各大势力扶持。大昊开国年间,粮食价格一度达到一石三十文,而如今徐州各地,五百文尚且不能买到一斗粮食。

    那些粮商赚的盆满钵满,官员自然也得到了他的那一份,豪族参与其中狠狠捞了一笔,有背景的江湖门派势力作为参与者或打手也十分满意。

    彭城中许多的中产人家破财保命,耗费巨资买来活命的粮食。

    那些城外的农户呢?他们根本就吃不起这些粮食,这些他们往年付出汗水总有一些的粮食,如今根本和他们无缘。

    他们或许荡尽家财,加上那些谷票,撑了一段时间,但问题是,他们只是普通的农户,又能坚持多久。

    自古以来,农民都不愿意背井离乡,土地才是他们的命根子,如果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他们又怎么会抛弃他们世代传承的庄稼活,丧家犬般逃往应天府呢?

    徐州的那些官老爷,因为之前放过谷票,便心安理得的不放或少放粥票。

    越是这样,粮价就越高,他们就赚的越多。

    朝廷追查下来,他们自然有理由,毕竟当粮价飞涨时,“心善”的父母官付出“巨大”代价提供谷票,如今因为现实原因,无法赈灾也就不难理解了。

    就算早就有了心理准备,苏炳南听到汉子的述说还是吸了一口凉气,他想不到梁全能的胆子居然大到这种程度。

    他为了银子就不怕朝廷追查?

    苏炳南看着他说,“彭城的田地都糟了灾??”

    “正是。”

    “可我听你的声音好像并不是彭城口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