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6 碾压,完胜!-《捡漏金元宝本尊最新》
第(2/3)页
以诗人的眼光作画,又以画家的感悟作诗,其诗情画意,非常浓郁。王维把绘画的技法融入诗歌创作中,这使得他的山水画构图精美,空间层次感极强,给人无限的联想。
虽然王维后期隐退山林,参禅悟道,但他因为出身名门,钱是从来不愁的。
所以他作画基本都是用的绢本。
唐朝的丝绢已经到达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材质也非常好辨认。
捣熟或搥如银板这种绘画用绢帛,这种绢帛的好处是能够让绢帛变硬,丝织品的经纬度不易变动。而且在这种绢帛上绘画可以晕染,使画面色彩叠加,更富有层次化,
因为这个特殊的技术,因此对这种绢本非常的好认。
夏玉周手一摸,依然有了答案。
绢帛没问题,那就基本没问题了。
再看落款,现存的王维的书法有碑帖和临摹的画也可以作为参考。
另外再通过落款的时期推算时间,完了再从史书上和地方志上去找相关的记录。
公元758年,王维因为安史之乱作伪军的事被下了诏狱,本应开刀问斩,后来运气不错,又重新做官。
没多久王维就致仕退休,归隐山林,一心一意参禅悟道,放归大自然。
三年后。王维仙逝。
作画的地方也是对的。
再看画上面的配诗,'喜祖三至留宿'。
"门前洛阳客,下马拂征衣。不枉故人驾,平生多掩扉。行人返深巷。积雪带馀晖。早岁同袍者,高车何处归。"
这首诗在全唐诗里也是能查到的。
诗画落款一对比,完全对得上。
这画,不用再看。
真迹无疑!
夏玉周轻轻吁了一口气,大喜过望,振奋无比。
罗挺几个大师还在钻研着立意笔锋,以及最重要的收藏印戳和印章。
唐朝的名人那时候还没有什么版权意识,仅仅只有落款。只有极少的大人物才用印玺印戳。
到了宋朝的时候,文人们才喜欢盖章印戳。
这画既然能流传到今天,那么肯定绝对的是传世品。
如果不是传世品,那根本保留不到今天。
后世的北宋最著名的收藏家也是书画大家李公麟,这画上面赫然就有他的印戳。
因为宋朝的时候,是公认的神州第一次收藏高峰期。那时候的宋朝真的是文化氛围最高峰的一个朝代,甚至超过了现在。
南宋著名收藏大家刘松年也盖了印戳。
明代的宣德皇帝朱瞻基,景泰帝朱祁钰父子俩也有印戳。
还有各个宋元明三代各个大文豪大收藏家也有十几方的印戳印章。
北宋时候的苏易简和王溥两位最负盛名的收藏大家。元代赵孟頫的松雪斋印戳,元代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的皇姊图书收藏印戳。
明代的大家孙承泽印,冯梦桢的快雪堂印。
到了清朝以后,书画上就没再没有清朝名流的印章戳印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