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三章 大明农村建设-《混在大明搞社团》
第(2/3)页
这是从南京运来的,那里的军械库里有的是,不过火器还是暂时先不给民兵。
那些佃户混乱地整队。
当然,这个意思意思就行。
让他们真正学会列阵是以后指导员的工作,这些指导员由北方的荡寇军里面抽调过来,后者已经非常熟悉长矛阵了。
“皇上给了你们好日子,你们就得为皇上尽忠。
做军户不用你们,但你们也得准备着为皇上效力,万一地方上再有像造反作乱这种事情,你们也是要帮着锦衣卫和荡寇军的,故此一些必要的训练和军械也是必不可少。这些武器是给你们的,不过在这之前你们还得先选出庄头,以后这个庄头也你们的营长,带着你们修渠道,也带你们打仗,另外下面还要分几个队,既是生产队也是战斗队,队要有队正。
你们有谁是识字的?”
杨信说道。
这个庄头必须识字。
因为这牵扯以后的政令传达,技术推广,包括交租都得识字才行。
在他计划中横林的驻军就是负责收租,然后集中起来运输到江阴,由他的商船海运到北方。
这些粮食是天启的,但运输可以由他承包。
这样他就可以从南方直接夹带私货到北方去了,其实就和他在辽东的军需运输一样,未来还要和辽东搞联运,也就是直接把南方产的商品通过这个商业网络运输到金台吉和炒花那里。运粮食就是幌子,关键是可以走私,而且接下来这些民兵肯定受到地方士绅的排挤,后者掌控商业网络,以后不收民兵织出来的布就行了,那么他们同样需要一个内部的商业网络。
这里说到底还是要织布的。
一个内部的商业网络,可以彻底解决士绅排挤的问题,而以后随着荡寇军的据点越来越多,这样抄家后改造的民兵越来越多,甚至还可以鼓动天启改革那些旧的卫所,最终一个完全平行与士绅的体系就建立起来。
那时候就等于给士绅套上绞索了。
朱元璋时候卫所军户可是在这江南想抄谁家就抄谁家,想逼着谁家北迁,就能将一个几百年世家连根拔除的,多少江南世家大族被军户押着背井离乡,踏上前往北方开荒的漫漫征途。然后他们终于靠着一代代不懈努力,最终用了近三百年时间,把这个套在脖子上的绞索腐蚀成了躯壳,这才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现在杨信就是要给他们换根新的。
那些佃户中间立刻站出三十多个。
很显然识字的还是不少。
当然,这个还得进行考核,毕竟认识百十个字也叫识字。
而这明显是不够的。
最终杨信考核之后这三十多个人里面,又找出七个认识五百字以上的,这就是他们的候选人。
“这个就是他!”
杨信把一个三角形木头片放在一个候选人额头。
“而这个是他!”
紧接着他又把一个圆形放在另一个额头。
……
就这样七个候选人变成了七个不同形状的木片。
“一个个去那边,有人教你们怎么做,你们觉得他们七个人里面有谁值得你们信赖能带着你们过好日子,那就在他的木片下画一道,最后谁得到的多谁就是你们以后的营长,由他任命各队队长。然后你们就听他和这些队长的,谁敢来欺负你们,就由他们带着你们打,五年一换,五年后重新以这种方式推选,不过他们要是收外人钱背叛你们,你们也可以去找锦衣卫。”
第(2/3)页